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軟餐俠

【新聞分享】口齒不清不是必然!言語治療重拾表達能力

已更新:2019年10月23日



【軟餐俠的話🦸‍♂】因腦部功能受損,中風患者進食時或會出現障礙,如需要多次吞嚥、吐出食物、食物於進食後從嘴角流出、飲水後咳嗽等。吞嚥困難或會造成多種併發症,例如脫水、營養不良、吸入性肺炎,嚴重者甚至會致命。軟餐為吞嚥困難的人士提供改善上述情況的膳食,用餐時更安全之餘,亦減少食物殘留口腔,保持口腔衛生,患者自然能吸收更多食物中的營養,對於復康及提升生活質素均有很大幫助!

【新聞分享】 中風後復健路漫長,患者容易因腦部功能受損而影響表達能力,甚至連正常進食亦有困難。有言語治療師表示,透過言語治療訓練,例如深層咽肌刺激、電療等,均有助患者恢復吞嚥反射及口腔肌肉力量;結合圖像訓練亦可提升患者理解能力。


腦組織神經受損 難控制肌肉

中風其實是指「腦血管意外」,是由於腦部血管「阻塞」或「爆裂」,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份養料和氧氣,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,以致產生各種神經症狀。至於中風後會有何生活影響,新一頁首席言語治療師李錦成(Raymond)指,需視乎中風性質和影響區域,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機能問題:「若是言語區域受損,容易出現理解和表達困難,導致答非所問;亦有人會出現『找字困難』,無法想到詞彙表達所想,變得有口難言。若肌肉控制較差,亦會影響發音,咬字不正,甚至邊說話邊流口水,部分人無法大聲清晰說話。」


Raymond續指,中風亦可能令面頰、舌頭、迷走神經受損,令患者難以控制肌肉和力度,影響吞嚥,部分人需插喉進食,嚴重影響生活質素。但通過言語治療,患者其實有機會恢復吞嚥能力,效果最佳者訓練2、3次已有成效。「訓練包括通過如深層咽肌刺激,刺激患者的咽喉壁、舌頭底部和上顎等位置,促進吞嚥反射動作,亦可鍛練舌頭力度;另可用電療刺激肌肉力量。」


至於表達能力,亦有辦法通過訓練恢復。「例如發音不正,我們會教患者以嘴唇發力,令語音盡量清晰。同時不少人中風後,難理解時序、數理等較複雜概念,就需配合圖像訓練,會較易訓練大腦其他未受損部分處理分析工作。」


Raymond又指,曾有50歲男患者,在理解高層次的問題,如時序、數學應用都有困難,亦無法說出複雜句子和詞彙,僅能以「呢啲嗰啲」表達意思,但經過訓練約1個月後,終於能表達完整句意。


宜中風後首兩日 即接受評估

至於治療黃金時間,Raymond指愈早進行,效果會愈佳:「建議在中風後頭一、兩日內,便應接受評估,了解吞嚥和言語能力受損程度;若中風後半年才進行訓練,效果會相應下降。」


評估方面,治療師會作臨床吞嚥檢查及利用X光造影檢查患者進食情況,觀察有否出現「落錯格」等問題,亦可利用內視鏡檢查。至於表達和理解能力方面,則會評估患者能否理解問題意思,有否出現答非所問等情況,以及能否根據指令行事,「部分患者會無法理解問句的意思,無法正常與人交流。」


Raymond又補充,中風對言語能力的影響,除視乎受損區域是否言語區外,患者年齡亦有一定影響:「例如年老人士,若本身學識較差,掌握的詞彙已不多,中風後的訓練亦相對困難。」



bottom of page